U8产品事业本部总经理 杨小美
从一个小故事说开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挣钱是多么的不容易,分享一下最近二个月内发生在身边事情,我住在西三环北路航天桥附近,小朋友非常喜欢的蛋糕店—好利来店改成了电信营业厅,另外一家是看着生意还好的面爱面退租了,招租也有一段时间了,200平米一年租金160万,好利来、面爱面在北京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是不是国际品牌就好很多呢?星巴克一杯拿铁的成本中24%是房租,在今年6月份星巴克在中国开的第一家店—国贸店由于成本压力就此关了门。实际目前成本压力都很大,对于成长企业来说,就更为艰难。
永恒的话题
对于成长型企业,从企业家和管理者的角度看,最关心的显然或者明确的说只有两点:赚钱和常青发展。我们来看第二个故事,2012年在中华联合商会一个访日代表团,这里有一段比较有意思的对话。中国企业家向组织者提出要求,不愿意参观丰田知名大企业,而是期望参观一些日本的“老”公司。因为他们听说日本有过万家存在100年以上公司,丰田不用去了。中国企业目前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他们期望看看这些长寿公司如何长期发展,以及如何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度过难关。
秘籍是什么?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并非大家认为的长寿企业一定是大公司,恰恰相反,在日本最长寿的企业或者说比例最高的长寿企业是成长型企业。大家都非常关注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我们摘取一些样本来看看这些百年成长型企业的长寿秘诀。
第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打破世界纪录,有1400多年历史,它是日本的金刚组。这家企业是家族企业,是做古建筑修复的,目前为止1亿美金左右的营业规模。它的核心特点就是专注,依托专业能力在一个细分行业专注发展,形成独特的竞争力。第二家企业是一家食品企业,奈良县一家200年历史的企业,它的特征是稳健经营,正如他的家训—经商如牛垂涎,如牛行步步踏实。第三个企业是有450年历史的锅屋株式会社,在模具铸造业发展,拥有极先进的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92年就已经实现全自动化管理。
NHK与东京大学在调研后,得出一个结论,“吸收各种变化,坚守本业,持续改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这些百年企业赖以长青的根本,技术驱动,持续改良。
持续的企业竞争力,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驱动。
传统优势公司迎接新兴公司的挑战
互联网的时代(包括移动互联网),既充满挑战也到处都是机会。很多新创公司采用新技术在一些产业提高了产业台阶,正在颠覆该产业原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当前新技术带来的最大挑战和商业层面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经营管理效率、运营的精准性与业务的实时性方面,这几点是最为直接的冲击。间接的但更深远的影响是在模式上的重大改变,比如经营模式的改变。在一些传统行业出现了全互联网化经营的公司,颠覆了传统通路;在运营模式上,过去是企业内运营管理的优化改善,而现在是产业链的竞争,产业链的协作协同水平因为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出现了一些颠覆性的模式。第三,在管控模式上发生巨变,过去有些商业模式之所以没有出现,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技术来支撑这种商业运作,比如业务扩张带来的管控危机,精细化、多维、实时、广域的管控需求,过去的技术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现在,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在发生逆转。谁掌握了新技术并快速地、创新性地将技术用在商业方面,谁就拥有主动权。
成长型企业的企业家也在思考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上海创侨这家做定制服装的企业,目前主要服务国外客户,老总也在积极思考采取“众包”的方式在不增加人员规模的情况下,拓展国内业务,这其实都是需要信息化平台来支撑这种模式的建立和运作。
很多传统企业进入瓶颈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需要破局的问题,要突破市场瓶颈、运营瓶颈、管控瓶颈。这些突破的抓手是什么,就是将技术融入商业,重塑企业管理。
嫁接新技术的软件与管理
首先,我要谈的是移动技术。今天非常多的话题都在讲移动。现在,我相信每个人都拥有不止一个移动设备,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移动设备。那么我们如何依托这些技术构建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我们基于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移动应用覆盖整个营销服务全过程,包括销售通路和客户沟通相关的所有环节,帮助企业运用U8+移动应用和企业内部相关业务部门、供应商、经销商进行经营互动。我们也在规划基于微信提供给企业面向最终客户的进行营销、服务的移动应用产品。
分享一个餐饮行业客户的案例,店面与后台互动,利用微信分享图片的方式管控生鲜采购、称重的情况,以及每日下班后清理的情况。移动技术会普遍适用于各个行业,改变着生活,也改变着信息采集的手段和管理、信息分享的模式
第二个重要的新技术导入是传感器。现在技术的手段,包含提供的采集信息的途径是非常多样的,我们知道9月10日iPhone5S会发布,可能会加入相应的指纹相关的技术。U8+融入条码技术,形成了全面的条码解决方案。条码方案部署在仓库、物流环节,可以实现收货、上架、拣货、下架、调拨、盘点等物流作业。条码方案不仅仅部署在仓库,更加深入到车间作业现场。U8+V11.1在9月2日正式上市,有一家重庆生产齿轮的企业用了车间条码,原来对采集车间作业现场的信息间需要2天以上,现在通过车间流转卡的条码应用,班组长在每道工序完成及时扫描,报告合格完工、报废等情况,信息的有效性大幅提升。
除了条码技术,我们与合作伙伴也在推出基于RFID的MES系统,能够实时反应物料、设备、质量的实时情况,使得车间作业现场管控更加实时、便捷
第三点,支付技术伴随业务关系的日益扩大和通路的变化,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在电商里面,大家认为B2C网上支付非常重要,大多企业来讲都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但如何和ERP系统衔接是一个关键,目前我们与多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网银适配器跟多家银行衔接,在ERP中直接进行支付,实现面向供应商、个人的支付业务,并实现与电商平台企业、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对账。
第四,我们一起看看有关即时通讯。大家可能都用过QQ,MSN原来也有很多用户(今年微软把MSN停了),腾讯也有企业QQ的推出。即时通讯能够解决沟通的效率问题,但对于企业级实时通讯来说,不仅是朋友与朋友,业务伙伴与业务伙伴间的交互,更重要的是基于业务发起互动的同时兼顾安全性问题。U8+可以做企业内部、外部、相关人员的实时以业务为核心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在U8+销售订单处理环节,订单是否要接、什么时候交货,交期是否合适,过去大家都是通过电话、传真(现在用的比较少)甚至面谈方式处理。而我们现在U8+的即时通讯功能可以直接在销售订单页面上发起讨论,并把生产主管、销售主管、采购人员纳入线上讨论。销售订单的实时通讯交互信息会在系统上有记录,而且记录可追溯。再比如,商业报价往往需要几方面的人来审核,不进入U8+系统,可以通过UTU做业务审批,企业级实时通讯在这个业务过程中将非常有效。与QQ这样的个人实时通讯工具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第一是将业务处理和工作沟通融为一体,第二是企业内信息的安全保护,当然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不做深入阐述。
模式进化之熵
企业管理模式在技术驱动下如何进化?首先从经营层面,我们原来企业更多是线下的业务,是传统的营销模式。当前,更多企业的经营通路正在多元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会非常普遍。未来,非电商企业将会很少。因为所有的经营环境都将在互联网之下,只要是业务,就会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这个环节非互联网下个环节也必定是互联网化的。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餐饮行业的案例。北京有一个家叫皇太极的餐饮企业,做的是煎饼。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将传统产业和互联网做了营销对接。它利用社交工具解决品牌传播与客户的互动,客户黏性非常强。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关于电商的战略问题,只是你导入早或是导入晚的问题,或者说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围绕你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打造你的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
产业链,原来大家更多是谈企业内部的三流合一问题和部门间有沟通协作问题。有些企业拥有非常强的设计能力,有的拥有很强的营销能力,还有的生产能力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产业链是否拥有竞争优势,往往和商业设计有关,还和产业链中多角关系建立及协作水平有关,这点我想信息技术和软件会对大家有很好的帮助。
管控模式,是一个让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高度关注的话题。原来我们做管控,是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规范做管理,但是仅就费用管理这一个方面,往往就是有预算没执行控制。不是不想控制,而是有制度没手段。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更需要依赖于整个预算体系、费用控制体系的搭建一个完整的精细的管控体系。企业根据相关的经营战略去搭建预算体系模型,基于业务的执行过程去管控各种费用,建立一个闭环的费用管理体系。
成长型企业的数据观
很多U8+老用户,通过多年的系统使用大家积累了很多数据,这些数据背后意味着什么,或者是能够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我相信是非常多企业正在考虑的问题,且不说大数据,我们自己企业里已经采集的数据究竟有效利用了没有,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在U8+解决方案里,可以实现跨业务、跨领域、跨年度的统一数据平台,进行综合分析;支持第三方数据源进行分析,这个考虑是帮助成长型企业继承不同阶段建立的信息系统的数据资产;基于成长性企业的特点,具备易部署、易上手的特点,减低企业对分析人员的技术要求。我们认为成长型企业更应该强调有效、快速、高性价比。
原来的分析数据是把结果呈现给你,可能他的历史销量是什么样的,同期情况怎么样,背后数据意味着什么,需要有经验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去分析,但是我们这两年持续在做的一件事要建立体系化的分析模型,基于各种业务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和预测。不只是事后的分析,而是形成一个有效、体系化的数据进行全面反映。大家可能都有网上购物的经验,也有很多人抱怨,为什么我刚买这个东西还会重复推荐,实际上是这样的后台对客户行为的分析是比较初级的,模型设计不合理。我们提供的关联度分析模型,对于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企业很重要,安全库存模型对我们很多的制造业有直接的帮助。
重塑管理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组织、业务及创新战略,但是这一切如果不能建立在有效落地和支撑的系统之上,企业就将非常脆弱。就如同纸牌屋,很美,很精致,流程很好、业务看起来很好,但是如果变化或调整,就会非常脆弱,推之或呼之即倒。成长型企业通过技术重塑管理的变革策略是什么?是由难而易还是由易而难?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速度和效益综合权衡的问题。快速见效的一些技术,如移动应用改变数据的收集手段,改变销售员的操作模式、条码技术提高数据精准性和采集效率、实时通讯技术快速解决协同效率问题,这些技术导入难度低,见效快,对突破市场瓶颈和经营瓶颈有很大帮助。而模式变化,则需要系统思考,需要整体考虑并选择切入点,这包括建立多渠道营销平台、营销服务的一体化、产业链的协同、商业分析。模式变化,需要对已有的平台做一次重新审视和系统性分析。
与技术同步,与环境共生,U8+助力成长型企业重塑管理,实现转型升级,在竞争和发展中获得更加有利的地位!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